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快讯 >> 
储能领域频现海外大单 一级市场融资火热 国内企业如何走好出海这步棋?

时间:2023-06-19 16:42:46    来源:科创板日报

当前,国内储能领域企业正加速出海布局。

一方面,近期亿纬锂能等企业频频签下海外储能大单;另一方面,储能领域一级市场融资火热。今年5月,储能赛道以约28.4亿元的融资总额位居碳中和领域前列,其中不乏聚焦于海外储能市场的企业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另据中金公司预测,今年全球储能需求有望达189GWh,同比增长超60%。随着海外储能市场需求愈发旺盛,国内储能领域企业在加码出海业务的同时,又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?

▍国内企业加码储能出海

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注意到,近期,不少产业巨头频频签下海外储能大单。

其中,今年6月,亿纬锂能连续两天签下超23GWh储能大单,包括与一家在美国注册成立的储能电池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Powin签订协议,双方同意亿纬动力根据约定生产和交付10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;同时,该公司还与ABS签订主采购协议,约定生产和交付13.389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。

今年5月,瑞浦兰钧与美国储能技术开发商Energy Vault签署了供货协议,将为Energy Vault供应10GWh的液冷储能电池系统。

储能也被业内视为宁德时代的第二条增长曲线。今年3月,宁德时代方面宣布,与电池储能项目开发公司HGP达成450MWh电池储能项目供货协议,并将持续合作推动5GWh公用事业级和分布式储能项目展开。

与此同时,部分企业正加快布局储能出海业务。近期,智光电气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,该公司海外户用储能已完成样机研发设计,正抓紧完成认证工作,“预计今年三季度前能完成认证,并在年内取得一定海外订单”。

从业绩表现来看,不少企业在国外储能市场的毛利率明显高于国内。其中,2022年,派能科技主营业务海外毛利率为34.99%,其国内毛利率为13.91%;同期,南都电源国外业务毛利率为13.35%,国内毛利率为3.36%。

对此,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向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分析表示,“基于国外比较成熟的商业环境,海外市场整体的交付情况较好。同时,海外电价比较高,可承受更贵的设备成本,中国制造业在同等条件下,市场竞争力较强。”

另据国际能源署预测,未来5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增长56%,到2026年达270GW左右。

▍储能领域一级市场融资火热

当前,国内企业加码储能出海的同时,储能领域的热度在一级市场也有所体现。

具体来看,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,近一年来,国内共超60家储能领域企业获得融资。其中,今年5月,储能赛道以约28.4亿元的融资总额位居碳中和领域前列。

(图:一级市场部分储能领域企业融资情况;来源:财联社创投通)

从已梳理的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来看,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注意到,不少储能领域企业已完成多轮融资,且单轮融资金额超亿元,背后投资方众多。

其中,布局于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中储国能于今年5月27日宣布完成10亿元A轮融资,该轮融资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、信达鲲鹏领投,中科创星、招银国际、华控基金、联想之星、普华资本、新鼎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跟投,并有浙能基金、广西广投等产业投资人及新股东参与投资。天眼查信息显示,该公司成立至今,累计公开融资额达16.6亿元。

海辰储能主要从事锂电池核心材料、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。今年以来,该公司已获得来自多家银行总计近500亿元的授信额度。据悉,目前估值超250亿元的海辰储能,已启动上市计划,或将于2024年登陆资本市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从所获融资的储能领域企业的业务来看,多家企业聚焦于海外储能市场。

其中,为加速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业务布局,今年5月,麦田能源完成超10亿元Pre-IPO轮融资,由朝希资本领投。据介绍,该公司主要布局户用储能系统及光伏并网逆变器等领域,产品以销往欧美市场为主。

今年6月,揽海能源宣布完成超亿元Pre-A轮融资,该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,鼎晖VGC(创新与成长基金)跟投。据悉,该公司将借助此次融资,全面展开全球中大型储能资产创设、储能产品和系统的技术研发、产品迭代以及运营推广。

有投资人士分析认为,“于企业而言,储能出海对其渠道资源、经营管理能力将是巨大考验。其中,海外电站与工商业市场进入难度尤其高,存在一定壁垒,需要企业充分理解当地文化生态、电力环境、渠道资源等。”

▍储能出海竞争或将加剧

随着储能领域持续火热,全球新能源巨头也正加快布局海外储能市场,储能出海竞争或将加剧。

以美国为例,其作为全球储能市场的重要一极,以大型储能为主,受到政策、市场、技术等因素驱动。在该市场中,涌现出特斯拉、LG新能源、Fluence、SolarEdge、Enphase等参与者。

其中,今年3月,LG新能源被曝出拟投资3万亿韩元,在美为ESS(储能系统)建设一座电池生产厂,用于生产LG新能源自主研发的软包磷酸铁锂电池,预计总产能为16.3千兆瓦时,计划于2026年起大规模量产。

与此同时,随着部分海外政策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支持,截至目前,不少国内储能领域企业正加速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布局。

其中,今年5月,派能科技宣布旗下子公司与意大利公司Energy S.p.A将共同投资建设储能工厂,用于制造派能科技储能产品。据悉,该工厂将成为派能科技海外首座储能工厂,标志着其欧洲本地化生产的开端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国内储能领域企业在加快出海步伐的同时,或面临一定挑战。

对此,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向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分析认为,“中国企业需要配合国外政策布局出海业务,全产业链出海将更有助于国内企业拿到国外补贴,但同时也要考虑海外成本和生产能力问题。”

在派能科技总裁谈文看来,自2018年锂电池储能装机突破GWh至今,行业目前仍存在一些待解难题,如:储能电站的安全性、实际投资回报率、利用率、用户侧应用的审核流程等存在可优化空间。同时,储能产品出口、供应链稳定等或存在一定风险。

奇点能源创始人、董事长刘伟增则表示,未来伴随相关政策的颁布,以及储能商业模式愈发成熟,整个产业将加速从“成本竞争”转向“价值竞争”。

对于行业发展预期,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刘强认为,随着降本显著提升经济性、国内政策支撑等因素驱动下,储能装机有望迎来全球共振向上。“我国作为主要市场之一,贡献需求重要组成部分,同时我国具备产业链技术及成本双重优势,有望通过推进出海进程的方式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。预计2021年至2025年,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CAGR有望达60%以上。”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