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快讯 >> 
当图书管理员18年,身患孤独症的她有着“最强大脑”

时间:2023-05-31 10:19:11    来源:北京青年报官网

在南京金陵图书馆锁金村街道分馆,有一名特殊的志愿者,她叫张戈,今年39岁的图书管理员。虽然是一名孤独症患者,但她有“过目不忘”的本领,无论读者借出的书籍多长时间归还,她都记得原来摆放的位置,不需要借助电脑检索。社区居民都说她有个“最强大脑”。


(资料图)

△张戈在“读”报

图书馆里特殊的志愿者

5月29日,现代快报记者来到金陵图书馆锁金村街道分馆时,张戈正在用夹条将当天的报纸夹好,然后放在报架上,动作娴熟。

张戈的妈妈吴苏星说,张戈虽然是“星星的孩子”,但她记性特别好,过目不忘,“你随便说一个日期,她能告诉你是周几。”记者现场考起了张戈,“2000年2月29日是星期几?”“星期二!”重复一遍问题后,张戈即刻报出答案,准确无误。

△吴苏星和张戈在上音乐课

吴苏星说,随意告诉张戈一个汉字,她能在新华字典中立刻翻到那个字的所在页。“她因为这个本领还上过电视。”吴苏星骄傲地说。

无论读者借出的书籍多长时间归还,张戈都能准确地记得书籍原来摆放的位置,迅速上架、归位。图书馆管理员陈阿姨自叹不如地说:“我处理读者归还的图书时,需要借助电脑的检索工具,才能知道把书放在哪个位置,张戈不需要,每本书的位置都在她的脑海里。”

△张戈在整理报纸

张戈每天的工作是整理报刊,给图书分类,登记借读、归还,这一干就是18年,从没出过错。从张戈工作起,吴苏星就开始给她记录工作日志。“一开始我用电脑写,后来张戈嫌我写得不及时,就自己用电脑写。”吴苏星说。

如今的张戈,不仅会用电脑,每周还会给在美国的妹妹发邮件,“妹妹教她英文,她也学得很快。”她会用微信和朋友们聊天,还有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。

从“天才”到“孤独症患儿”

3岁那年张戈被确诊为孤独症,吴苏星说:“那时大家都觉得我们家出了个天才。在别的孩子为玩具哭闹不已时,她已经在翻字典识字,甚至读报纸……”

直到上了幼儿园,老师发现张戈与其他孩子的不同。她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,上课上得好好的,她会到处走来走去。老师建议吴苏星带张戈去医院看看。一查,被诊断为儿童孤独症,“医生给了一张测评表,上面的每一条症状都和张戈一样。”吴苏星回忆,1988年那会国内对于孤独症的研究还很少,医生告知这病无法痊愈,这意味着女儿这辈子不能自理,也不能上学和工作。“确诊的时候我感觉天都要塌了。”女儿从人人夸的“天才”到“孤独症患儿”,这从天上到地下的落差,让吴苏星一度想带着孩子轻生。

然而,吴苏星又怀孕了,这个孩子给全家带来新的希望。“现在妹妹在国外,成为一名艺术家。”吴苏星说。

通过不懈的康复,2005年3月,在锁金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帮助下,20岁的张戈在金陵图书馆锁金村街道分馆做起了志愿服务工作。

△张戈准备去扔垃圾

第一天送张戈去图书馆上班的早上,张戈有些紧张,吴苏星就一直陪她说话想让她放松,“不用紧张,没关系的,以后你要一个人来上班,不要妈妈陪。”那天下午张戈就尝试一个人去上班。

张戈走了,把妈妈的心也带走了,“我一个人在家心神不定,站也不是,坐也不是。”最后忍不住还是去看她,好几个人围了上来,大家都笑嘻嘻地告诉她“张戈蛮好的”。吴苏星很吃惊地问:“你们认识张戈了?”她们说张戈上班时主动打招呼了,大家都认识她了。吴苏星又问,张戈会下楼找你们玩吗?她们说会,只说一遍她就记住每个人的姓和属相了。

“回家的路上,我很兴奋,我没想到张戈这么棒,她根本不需要我的帮助,她认识那么多人只用了一天时间,我太高兴了,她太神奇了!”吴苏星兴奋地说道。

2006年,吴苏星还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去美国,其间作了以“中国家庭孤独症”为主题的学术报告。

“看到孩子进步,

是我们最开心的事”

张戈周一至周五在图书馆做志愿者,吴苏星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,比如学学皮鼓、锻炼锻炼,“我学会了也能教教她。”到了周末,吴苏星会带张戈去上艺术课,那里有很多和张戈情况差不多的孩子。

现代快报记者跟随张戈来到她上艺术课的地方。来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志愿者老师们,正耐心地教这些“星星的孩子”唱歌,唱的是《明天,你好》。

“明天你好,声音多渺小,却提醒我,勇敢是什么……”老师授课结束,每个孩子上台轮流表演。吴苏星说,教育孤独症孩子,就像是在他们的脑海里植入程序,一旦植入进去,他们就不会忘了。

艺术课上,家长们会互相讨论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情况:这个孩子会热牛奶了,那个孩子会做一些简单的菜了。“看到孩子一点点地进步,是我们最开心的事。”吴苏星说。(现代快报)

标签: